如花的季节最美丽。青少年是未来的希望,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要经历人生的幼小期,还要度过“化蛹期”;不仅要注重内在修为和凝练,还要耐得住黑暗和寂寞,即使在破茧羽化成蝶时,仍然要在羽翼未干的时候时刻保持警惕,避免功败垂成。
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依法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和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责任。近年来,广西梧州市万秀区人民法院一直以“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工作目标,秉承“争先创优,树立品牌”的优秀传统,始终坚持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严格执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积极主动为青少年的成长保驾护航,让青少年的成长顺利“破茧成蝶”,让他们有足够的力量振翅飞行、随风起舞。
法律进校园——为青少年成长打好“预防针”
“从今天起,我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该院的法官姐姐们将法律带进了合水中学,法官姐姐们生动的讲授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合水中学的李灿培校长说:“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智力水平也不断提升,青少年犯罪案件逐步趋向低龄化,许多不法分子也专门在校园附近寻找犯罪机会。因此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法制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保护青少年的一个有效手段。”
为及时打好预防青少年犯罪这支“预防针”,该院推出了以创建“青少年维权岗”为主题的“法官姐姐进校园”系列活动,以模拟法庭、为学生上课、创办“法官姐姐”学习园地、“法官姐姐”热线等形式,利用年轻女法官的亲和力,以新颖的主题、互动的形式生动诠释校园法制教育知识,从源头上教育学生们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信息、不良行为,以及在面对不法侵害时,如何沉着冷静应对,同时让老师们在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上有了新的认识。“法官姐姐进校园”系列活动开展以来,受到了师生和家长们的欢迎,甚至不少学校慕名邀请“法官姐姐”上课。
据统计,“法官姐姐进校园”开展以来,为辖区内合水中学、旺甫中学等学校上法制宣传课12多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多份,解答学生问题100多个。通过将法律带进校园的活动,学生法律意识得到增强,并且能够尽最大努力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同时辖区内一些因为缺乏法律意识而违法违纪的行为明显减少,校园治安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圆桌审判——庭审现场宛如开“家长会”
“你除了盗窃手机,还有别的吗?”
“没有了。”
一个案子正在审判。但是和别的庭审不同,这里没有高高的审判台,没有严厉的法官,也没有原被告双方的激烈对峙争吵,取而代之的是被告人与法官近距离接触的圆形审判桌。圆桌审判方式并不是简单的改变法庭设置,其实质的是改变了过于严肃紧张的法庭审理气氛和严格的法庭审理程序,让青少年在相对宽松平等的法庭环境下,减轻其恐惧和抵触心理,更好地认罪悔过,达到庭审中发现犯罪真相、给予正确的处置和教育、挽救未成年人的目的。
该院少年庭的法官表示:“整个过程,我们办案人员、青少年和他们的父母、辩护人都能静下心来交谈,就像开家长会一样。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和谐的气氛,让他们能感觉像在上课一样,这样一来,他们更能敞开心扉,拉近他们与我们的心理距离,更易接受审判和教育。”
据了解,在办理青少年犯罪案件过程中,该院法官始终坚持把涉案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依法保护到位。多年的办案经验,万秀法院的法官们建立了一套“查、审、访”的办案模式:一是充分调查,通过面谈、走访、委托调查以及使用“青少年被告情况调查表”等多途径开展庭前社会调查工作,多方详细了解被告人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等情况,深入查明犯罪原因,发现被告人的失足点,选准感化点和教育点。二是以有利于未成年人和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方式开展庭审。对涉及未成年人年龄、是否犯罪、罪轻罪重等问题上严把事实证据关,确保案件质量,把涉案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依法保护到位。三是定期回访,通过回访,了解判处非监禁刑的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对其在交友、就业、生活中以及其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给予正确的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畅通联系——做青少年成长路上的“灯塔”
“法官姐姐,谢谢您消除了我的顾虑,现在我对以后的生活很有信心!”今年5月,少年犯小林拨通该院少年庭法官的电话。现年22岁的小林在2009年因犯抢劫罪被万秀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原来小林的缓刑考验期临近刑期届满,他担心自己以后的工作生活甚至前途都会被曾经的犯罪前科影响,他在报纸上看到了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报道,迫不及待地来找到法官了解情况,法官及时、耐心地向小林详细地解释,为其消除了顾虑。
该院专门在法院宣传栏、社区服务室显著位置以及在该院法院网上公开“青少年维权岗”的维权内容、热线电话、单位地址和负责人,以便青少年知晓和社会各界监督。同时,为随时掌握非监禁刑未成年犯的情况,该院少年庭法官会给未成年犯及其家长留下联系方式,以便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得到帮助和指导。
同时,该院在全市法院系统率先引入了心理疏导机制,邀请心理咨询师利用心理疏导对青少年被告进行教育和挽救,以及在日后青少年存在心理问题要咨询的时候能随时与心理咨询师联系。
回访帮教——撑起青少年成长的“保护伞”
今年10月的一天,该院少年庭法官收到了从南宁少管所市寄来一张贺卡,这是来自少年犯小宇的“心声卡”。“法官姐姐,我曾经想过要放弃自己,但是现在我再也不会有这种的想法了。感谢你们来看我,感谢你们没有放弃我,我在这里会好好改造,出去后我一定会过去找你们,亲口对你们说声谢谢。”
小宇从小家境不好,念完中学,便去一家饭店打工。某一日,因洗衣服与同宿舍的黄某起了口角,小宇被黄某及其同乡打了,心急之下拿起桌上的水果刀捅向黄某。最终小宇以故意伤害罪被判处九年有期徒刑。
其实,该院少年庭的法官已经不是第一次收到这样的贺卡了,她们在每次去外地回访前都会主动联系少年犯的父母,因为这些孩子的家人或因忙于工作,或因经济条件限制,不能经常去外地看望自己的孩子。少年庭的法官们就把父母的嘱托和心里话或口头或以贺卡的形式带去给回访的孩子们。一些少年犯也十分乐意以这种文字的方式回应少年庭法官。
“过去我的确是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和管教,没想到法院判了之后还这样关心我的孩子,等小黄回来后我一定会花时间用心教育,不辜负你们的一番苦心。”少年庭法官向家长们通报他们去少管所对未成年犯回访的情况后,小黄的母亲含着热泪激动对法官说。
“回访帮教活动不能走过场,而是贯穿了整个案件的始终,不仅包括失足少年服刑期间,甚至还包括了对失足少年回归社会后的帮助。”据了解,自从未成年被告人的案件移送到法院的那一天起,该院少年法庭的法官们就为他(她)建立了独立的帮教档案,以便以后能针对性的帮教回访。同时联合市团委对非监禁刑被告人进行家访,开展法官、检察官、家长联合座谈帮教等,多渠道多角度进行回访帮教工作。自2008年以来,通过联合帮教,35名未成年罪犯不但积极改造,而且改过自新,重拾信心,回归社会。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作为法官,我们有责任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对于该院法官们对青少年关爱所做的努力,万秀法院院长黎家伟如是说。
(关富)